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,这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。如今,传统书籍的修复任务非常艰巨。这种要沉下心来默默无闻干一辈子的行业,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鲜有人能坚持下去的。这个行业面临断档,人才十分匮乏。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,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,而古代文明的很多信息大多是由古籍记录下来的。古籍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,首先值得重视的当然是它们在文化史意义上的价值。但中国古籍同时又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,它们犹如戏曲舞台上一张张生动而富于变化的“脸谱”,值得后人去不断鉴赏、探究。
我们说的古籍,主要是指以纸张为载体的印本或写本书籍,那么,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“脸谱”是书的外观--函套,为了保护书籍,往往要制作函套、夹板或者书匣以供庋藏图书,形制各各不同,这是古籍一张张生动的“脸谱”。
纵观中国古籍的一张张“脸谱”,其中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,无不令人赏心悦目,我们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深感敬意。
我们的目标就是为全国的各大图书馆,藏书楼及古籍爱好者竭诚服务!
北京几百年的帝都历史,使得这块土地有大量的文化积淀。从明清开始,北京就是北方重要的书籍出版地。当时出版量发行量都很大。虽然经过岁月磨洗和文革巨变,我们今天依然还容易见到过去时代北京出版的书籍。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老北京的书籍修复装帧行业也十分发达。
刻印佛经的刻经处。架子上都是排列整齐编号的经版。
古老的雕版印刷,细看能发现这块版雕的是经书的书名签。 在涂上墨的雕版上覆上纸,按压后就可以印出一页书,别以为这是个简单的事。墨的多少,按压的力道都有筋劲儿。以前我也弄了块雕版,试了好几次,才勉强印出一张看得清的。 将印刷好的书页书口部分对齐,毛边略找一下。 将印刷好的书页按照顺序排好。 顺序排好后,将毛边切齐就可以装订了。传统装订方法有很多。照片里是经折装。 粘好硬皮封面后,贴上书签。 刻经处内景,印刷经书的费用是寺庙向信众募集的。 传统书籍里比较常见的线装书。 卷子装。卷轴书籍在唐代之前比较流行。至今我们也还是把书籍叫卷。比如:雄文五卷。照片上应是一卷抄本佛经。 这是书籍的另一种装帧方式:蝴蝶装。特点是字口朝内。从宋代开始此种装订方式开始流行。照片上应是一部明刻或影明刻本的话本小说评话类书。 一套书一般都不止一册,为了保护书,每套书都配有一个函套。中国北方和南方对多册书籍的包装是不同的。这是气候环境造成的。因南方潮湿,故而多用木质书夹板。而北方多用函套。对于多个函套凑起来的大部头书,一般还配有防虫的樟木书箱。 书店书架上的图书,能看到一部《钦定大清会典》装在一个木箱中。 伙计正给一册书钉眼,书脊上有线订的痕迹,说明这册书可能内页做了接背,重新打纸捻装订。 伙计在给一页书角磨圆的书溜口。即在书的背面粘补。看似简单,其用纸,浆糊都有严格要求,绝非外行可为。 溜好口的书页,还要在里面加上衬纸,衬纸天地都要比书页长一些,装订好后,能起到保护原有书页的作用 这是在修补被蠹鱼咬得千疮百孔的书页,要用与原书页相同或接近的纸张一点点粘补,繁琐而缜密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这样才能做到天衣无缝。
我们的目标就是为全国的各大图书馆,藏书楼及古籍爱好者竭诚服务!